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 > 统战阅读 > 正文

1997年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礼品的由来

作者: 时间:2023-07-30 点击数: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及各省(区、市)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了一批具有深远历史纪念意义的珍贵礼品,赢得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

最初动议

赠送礼品的构想源于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个建议。1996年12月7日,该社致电香港回归接收仪式及庆祝活动筹委会(以下简称筹委会),建议: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成立时,以中央政府名义,向特区政府赠送既具有中华民族特征和永久保存价值,又能体现我国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重要内涵的大型艺术雕塑。

这一提议受到筹委会的高度重视。筹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根据香港的具体情况,选取最有纪念意义、最有影响、最能体现中央意图的礼品方案,送筹委会审定后,报中央批准;各省(区、市)可向特别行政区赠送本地区一种最具特色的礼品,以体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繁荣。12月24日,筹委会电复新华社香港分社,原则同意其建议,要求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会同新华社香港分社共同落实。

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12月26日,国管局约请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俊生进行商议,次日又会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召集文化部、轻工总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开协调会。会议决定成立两个小组:一是礼品设计与制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国管局牵头,文化部、轻工总会、建设部等部门参加;二是礼品设计与制作工作专家领导小组,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成员单位包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油雕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会议还初步研究了设计者名单,将王克庆、程允贤、常沙娜等一批知名专家列入其中。

1997年1月8日和9日,20余位雕塑专家应邀齐聚毗邻圆明园的北京达园宾馆,就礼品设计思路进行首次研讨。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赠港礼品设计工作正式启动。

赴港考察

按照筹委会的意见,中央人民政府赠礼为大型艺术雕塑。大型艺术雕塑设计成什么样子,与周边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筹委会办公室礼品组建议,组织设计人员赴香港实地考察。礼品的预摆放地点,由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推荐。

1997年1月16日至20日,国管局副局长焦焕成、国办秘书一局局长徐绍史率部分设计人员一行25人,赴香港实地考察。新华社香港分社办公厅和文体部负责人向考察组作了详细介绍,共推荐了九个礼品预摆放地点:太平山顶广场、太平山狮子亭、浅水湾、中环爱丁堡广场、皇后码头、维多利亚公园、香港文化中心广场、九龙城寨和香港会展中心二期工程。考察组马不停蹄地详尽考察了它们的地理环境和周边建筑风格。

在1月21日召开的座谈会上,考察组总结在港见闻,确定了礼品设计三原则:其一,要充分准确体现中央政府意图,体现出我国收复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内涵;其二,礼品形式为大型室外艺术雕塑,要求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工艺制作精细,具有纪念性但不是纪念碑形式;其三,礼品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适合多个预选摆放地点。应充分考虑摆放地点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尽量不拆移现有建设设施和结构,且礼品辅助工程不宜过多过大。会议提出,暂以香港会展中心二期为首选地点。

座谈会一结束,设计人员即分头行动,投入到设计构思与模型制作当中。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次礼品设计任务的分量有多重,而时间只有20天,中间还要过春节。他们要靠妙手慧心,以精美的艺术形象,准确传递出“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内涵。

四轮评审

1997年2月10日,丁丑牛年正月初四。25名设计人员按照约定,携39件礼品方案抵达北京国谊宾馆。为慎重起见,当时还成立了礼品设计方案评选小组,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新闻办、轻工总会、新华社香港分社等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

2月11日,设计人员将各自的礼品三维模型、效果图和文字说明作了详细介绍。次日上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等领导同志专程来到国谊宾馆,看望慰问设计人员并现场听取模型介绍。

根据罗干的建议,2月12日下午,评选小组组织全体设计人员,对39个设计方案进行了评议,还分别征求了启功、靳尚谊、常沙娜、潘鹤、钱绍武、王克庆、程允贤等专家的意见。2月13日,评选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审查了设计模型,提出了选取和修改的意见。2月14日上午,83岁高龄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来到现场,详细观看了所有设计模型。他充分肯定了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叮嘱方案选定工作要尊重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首轮评审中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东方明珠》等5个设计方案较为适宜,既简明庄重,又能充分体现出香港回归这一重要内涵,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根据上述评审意见,2月14日,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到通知,对原设计方案作出修改,一周后各自再提交一两个新方案。2月21日,两所院校如期提交了新设计的礼品模型,数量达23个。

2月28日,筹委会办公室对全部62件礼品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提出:礼品设计方案既要体现中国古老文化传统,又要充分体现香港是中国一部分,回归祖国怀抱,恢复行使主权,但不能只从艺术出发,成为建筑物的附属雕塑。经反复比较,并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确定中央工艺美院设计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为首选,连同《东方明珠》《锦绣明珠》这两个方案,一并报筹委会审定。

第二轮评审不仅确定了三个候选礼品方案,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比如,对于《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设计方案,要求充分体现出紫荆花在祖国大地上盛开的含义,基座要稍高一些,体现象征祖国大地的含义要充实,把祖国的宏伟气势充分体现出来等。

3月初,罗干主持召开筹委会第四次会议,对3个候选礼品方案进行了投票审选。当时周南(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鲁平(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不在京,还专门征求了他们的意见。经第三轮评审,确定《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和《东方明珠》这两个方案经修改后,由筹备领导小组报中央审定。

3月20日,中央礼品方案基本确定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审查批准了《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为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礼品方案。该方案的设计者为中央工艺美院的常沙娜、杜大恺、李德利、王培波。

协调地方

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礼品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中央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设计方案,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其定稿较初稿已有明显改进。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

造型方面,初稿中,雕塑为紫荆花环绕圆柱造型,高9.97米,柱头以五朵紫荆花和紫荆花叶形成半圆形,托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并饰以同心圆纹;定稿改为雕塑由紫荆花和底座两部分构成,长、宽、高均为6米(竣工后,实际总高达6.6米、总重近50吨)。材料方面,初稿中,雕塑主体用汉白玉、局部饰钛金,定稿则改为金色紫荆花由青铜铸造、表面晋金喷涂复贴金箔,暖红色基座由方圆花岗岩构成。寓意方面,初稿中,柱础及底座饰以海浪纹象征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圆柱由紫荆花环绕象征着香港回归祖国更加繁荣;定稿中,紫荆花中心的花蕊寓意着香港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基座寓示九州方圆,圆柱环衬长城象征着香港是从中华大地上滋润生出的一朵光华璀璨的花朵。前后相较,中华民族特征和祖国宏伟气势得到充分展现,紫荆花在祖国大地上盛开的内涵更为突出。中央政府礼品方案的诸多改进之处,对地方有着明显的标杆和导向作用。

中央政府礼品方案有了眉目之后,地方层面的礼品设计工作提上议事日程。1997年3月10日,中办、国办通知各省(区、市)政府,可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赠送本地区一种最具特色的礼品。届时,由各地出席观礼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代表赠送给特区政府,以体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并表达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情。

就礼品的主题、内涵、意义而言,地方与中央保持着高度一致。区别在于,各省(区、市)赠礼为室内摆放,且需突出地方特色。两办通知印发后,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但很快就发现,有的礼品方案相似,不免给人以雷同之感;有的体量过大,不适合室内摆放;还有的打算搞室外大型雕塑,也不合乎要求等。

为及时解决上述问题,筹委会办公室决定召集各省(区、市)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来京,专门就礼品方案进行协调,3月21日在国谊宾馆召开座谈会。此行各地皆有备而来,尽管思路各有千秋,但大家都想把本地最为珍贵、最具特色的礼品赠给即将成立的特区政府。会后,各省(区、市)纷纷调整原有思路,陆续报送了礼品方案。4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复各地,原则同意其方案。

上下一心

赠港礼品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头绪繁多、要求极高,饱含着决策者、组织者、设计者、制作者等方方面面的爱国热情与大量心血,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协同,更是家国情怀的大迸发。

在河北固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师生们面对比自己高得多的泥塑,一遍遍地敲击、手塑。承制紫荆花朵的南京晨光集团公司,以领受这一重大任务的日期为准,将其定名“三·三一”工程,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投入设计制作。在最吃劲的5月,工厂精挑细选的精干团队轮班作业,所有人员吃住全都在现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任由铜屑沾满全身。为确保紫荆花永远熠熠生辉,贴金环节采取了最可靠的防腐工艺,破天荒地足足贴满三层。为防止启运时磕碰擦伤紫荆花朵,工厂甚至不惜拆掉了大门。在东莞环球云石工艺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由人工高精度打磨抛光的花岗岩基座,经测光达到前所未有的95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给香港回归祖国庆典增光添彩,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不在话下。

距离香港回归还有一个月时,礼品工作转入运输、移交、安放等环节。6月6日,各省(区、市)赠礼的材质、体积、重量等详细资料一应俱全,由筹委会办公室移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6月7日,《永远盛开的紫荆花》90厘米缩制品由专人从北京护送至深圳。6月9日,董建华应邀参观后,称赞礼品制作精细、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对中央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当天上午11时许,在香港会展中心二期广场东北角海畔,隆重举行了中央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礼品的交接仪式。雄壮的乐曲声中,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将印有国徽的红色礼品证书,交给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他们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那一刻,标志着凝结中央深切关切和全国人民深情厚谊的珍贵礼品,正式送到香港同胞手中,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迅速传遍全球。在香港会展中心,《共庆回归》贺礼展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批市民流连观赏。他们纷纷举起相机,在中央人民政府赠礼缩制品和31个省(区、市)礼品前拍照留念。

以中央人民政府《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为代表的这批赠礼,从最初动议到变为现实,前后历时不过七个月。它们艺术地诠释了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重大主题,集中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庆回归的喜悦之情,为香港回归庆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精湛的艺术水准,必将永久地镌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

(作者:祁峰,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版权所有: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