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发展中国对外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向世界讲述中国一贯倡导的睦邻友好政策,阐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在精神,解读中国和平崛起的深刻内涵,有效构建起当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理论大厦。这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我们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树立了典范。
总体来看,习近平主席的对外话语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讲尊重。习近平主席尊重各国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对外交往中尊重其他国家的国格和其他国家国民的人格,不以强权凌驾于其他国家和国民之上,平等对待一切国家和民族,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尊重世界多样性,提倡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相互包容、文明上交流互鉴,把他国当好伙伴、好朋友、好邻居、好同志,推心置腹、以诚相见,赢得了其他国家和人民将心比心、以礼相待,人们真心赞赏他的人格魅力。由此,其话语受欢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弘道义。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前提下,坚持正确义利观,弘利融义、以义为先,积极推进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以积极的姿态力所能及地参与国际事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全球减贫、网络安全、维和、救灾等各方面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为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而积极努力,提振发展中国家的精气神,积极促进南北对话,着力加强南南合作,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等。这种大国担当的道义力量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而习近平主席的对外话语正是大国担当的语言符号,行为受到了尊重,阐释行为的语言自然就会受到尊重。
树榜样。就经济发展而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诸多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分享了中国红利。就发展道路而言,与西方道路陷入困境、吸引力下降相比,中国道路的成功,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有了可借鉴的对象,激励发展中国家赶超。而中华文明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困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工具,中华文化的世界价值越来越得到凸显。习近平主席的对外话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的理论表达,同时注重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中国当代价值理念的世界意义,这样的对外话语必然受欢迎。
重实际。中国倡导和推动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习近平主席在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是肺腑之言,是交心之语。“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大型项目建设、巨额资金支持、减免最不发达国家贷款、培训项目、奖学金名额、建学校、建医院等,大量承诺性话语、行动性话语,带给其他国家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话语,必然能引起强烈共鸣,得到真诚赞誉。正如联合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西蒙所说:“中国的帮助是真金白银的,这是发达国家应该学习的。”
解域情。澳大利亚前总理阿博特说:“习主席比我们很多人都了解澳大利亚。”习近平主席熟悉和了解传播对象,熟知到访国的历史、文化、自然、国情、人文风情、民族特色,在他的话语中,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都信手拈来。而且,习近平主席特别擅长讲故事,说的是到访国民众听得懂的语言,其话语风格朴实、自然、生动、接地气,自然而然增进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亲近感,提高了话语认同度,增强了话语影响力。
习近平主席的对外话语之所以获得很高的国际评价,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是因为他讲揭示真理、符合客观规律和事实的真话,讲为世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实话,讲促进世界和谐、主持世界正义的公道话,讲有益于开拓人类共同美好未来、打造新型国际关系、表达新理念的新话,讲析理透彻、语义明确、逻辑严谨、易于理解的亮话。这为我们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和有益借鉴。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打造具有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意识明显增强,对外话语传播渠道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沟通的技巧越来越娴熟,落地率明显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有了实质性提升。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还落后于硬实力提升的步伐,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国际地位,没有赢得应有的国际声誉,“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态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依然面临严峻考验。为此,要把习近平主席的对外话语作为我们学习的标杆,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着力探索中国当代价值理念的世界表达方式,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共同利益夯实话语认同的需求基础,真正触动和改变传播对象的认知结构,从而切实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刘泰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课题组成员、宜春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