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助推中西部台企高质量发展建言、为促进两岸数字产业合作支招、建议完善台胞信用体系建设……在民革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有多件提案建言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据了解,多年来,民革中央充分发挥对台工作的党派特色,围绕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台商台企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等内容,开展多项涉台课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参政议政成果,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助推中西部台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为台资台企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企业注册数量和投资总额节节攀升,投资洼地、兴业沃土效应日益显现。
目前,中西部台企持续健康发展,富士康、旺旺、康师傅、国泰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台企陆续在中西部地区“安家落户”,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力助推了当地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和对外开放能级提升,还在决战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西部地区落实“一带一路”的突出亮点。
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独特、市场潜力巨大、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但与东部地区比较仍存在一些有待提高之处,营商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为此,民革中央拟提交《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中西部台企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多措并举,激发市场经济活力;补链延链,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支撑能力和支持台企合力。
“强化‘放管服’改革举措在中西部地区的有效落实和创新优化,最大限度方便台企办事。”提案指出。
针对产业创新发展,提案提出具体建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中西部地区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商贸物流、特色农业等先导型、支撑型、优势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的同时,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提升支持台企合力方面,提案建议完善政策措施网络推送机制,全方位开展涉台投资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等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活动,借智借力多角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台企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促进两岸数字产业合作
台湾数字经济产业发达、资源丰富,其产业优势与大陆战略需求高度匹配。迈入“十四五”,台商在大陆的产业布局逐渐向服务业拓展,尤其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正在形成。
通过调研,民革中央了解到,目前,两岸数字经济融合示范区、两岸数字产业合作区等相关合作发展平台已在福建、湖南、浙江等数个省份陆续建立,新金宝、富士康等台湾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成为促进两岸经济融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同时,两岸数字产业合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此外,民进党当局刻意阻挠两岸经贸交流合作,造成一定的人为干扰。
在拟提交的《关于促进海峡两岸数字产业合作的提案》中,民革中央建议从顶层设计着手,聚焦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以海峡两岸数字产业合作为契机,积极探索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提案提出,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产业聚落。除了已引入或待引入的“大象”企业,也要研究考察产业链节点的“小巨人”,精准引入专精特新企业。以长远眼光布局,预留入驻空间,超前考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立成熟的“引育留”环境,提案建议培养专业管理团队,建立梯度人才培育制度,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产研合作,引进台湾师资和课程以及台湾成熟的技术团队,落实配套服务,完善人才激励分配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提案还建议拓宽渠道,深化涉台融资服务。
完善台胞信用体系建设
台商台胞是大陆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分子,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落实金融领域同等待遇,积极推动台商台胞信用体系的完善,既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举措,也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让台胞更好融入大陆的重要措施。
民革中央在拟提交的《关于总结金融授证经验,完善台胞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中表示,近年来,福建将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的试点及推广作为重要的创新举措,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经验为将台商台胞全面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行路径,可适时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推广。
提案提出以“一网通办”平台为基础,整合提升台湾居民居住证功能;搭建台商台胞信用服务及资源平台,形成与金融服务专业机构良性联动机制;加快台商台胞征信服务市场建设,推动信用产业多元化发展等建议。
“以‘一网通办’平台提供的服务事项及功能为基础,全面深入排摸与居民日常民事活动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性网站,通过将该类网站端口集中纳入‘一网通办’平台,或通过注册信息共享等方式,切实有效地便利台胞获得更多金融服务。”提案表示。(来源:民革中央网站)